No.38, Lane 3131 Hongmei R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TEL:(021) 5298 5372
FAX:(021) 5290 8189
SITE : www.youpower.com.cn
2017.04.19
辩证来看,在财富和资源不断的被私有的情况下,社会一定会出现共享现象,只要私有继续,“共享”就会一直依附存在。这一直是风口,比如说租赁,也有一直在实现,比如租房子,但提出共享概念的,却该是首次。
共享单车之后的当前,共享充电宝开始又成为投资人追捧的对象,短短十几天内,资本如潮水涌入,IDG、金沙江创投、红杉、德同资本、鼎晖等金主纷纷入局,街电科技、小电、来电科技等共计5家企业获投,融资金额近3亿元,超过20家机构入局。
众所周知,目前线上流量越来越贵,增量市场越来越小,线下流量入口正在成为众多投资人的关注热点,共享充电宝为何能吸引到这么多风投?
在投资人看来原因有很多,但一个最为直接的原因就是共享单车火了。充电宝跟单车一类比,盈利模式都是直接复制,基于押金的现金流操作,比如在头半小时或一小时内基本是免费充,之后才开始按时收租金,比如每小时1元或每天2元收取费用。
而且充电宝单品成本低,几十块钱,按照一小时一元来看,不少投资人认为几乎不到一个月最多两个月就能收回成本。而且线下铺设的场景更多,有机场、火车站、地铁、商场、电影院、餐饮、酒吧、游乐园等。可以主打机柜也可以是充电接口。更诱惑的是,损耗率与硬件成本更低,乍看之下,比共享单车更有前途。
没错,共享是一个风口,单车抢先在风口飞起来了,即使暴露了单车维护成本过高、过分的信任使用者的公共素质、单车本身质量等诸多问题,但瑕不掩瑜,还会有很多人为单车买单。可这个模式用到充电宝上,可能就不那么尽人意。
投资人,事实上并没有意识到不能拿单车与充电宝简单类比去看损耗率,而是需要看一个长期的刚需,以及用户对于共享的迫切性。
短途出行在通勤市场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刚需,而且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不会遭遇到技术层面的颠覆力,单车相对笨重,不能放在包里随身携带,而且并非人人都有单车,因此单车租赁面向的是一个相对还算刚需与高频的市场。
但即便如此,它依然面临着竞争对手不断投车的过量供给而产生损耗成本以及不断过量投放导致单个用户押金成本摊薄的危机。
没错,手机用户都需要充电,但充电宝体积小随身携带方便,再加上当前电池技术的进步,一天一充基本上是可行,对于用户来说,在紧急的情况下手机没电是偶发性现象不是高频现象,当前共享充电宝市场事实上打的其实是这种偶发性需求而不是高频需求。
要命的是,充电宝几乎是手机用户人手一个,实在手机没电又急着要出门,带个充电宝耽误的时间远比到处找商场去租赁一个充电宝要来的更快,不至于像投资人所说的“当前人们出门连钱包都不想带,更别说带充电宝”。
而且充电宝还必须要在指定的地方取拿或者归,不能随意放在路边,这与共享经济追求的便利性与流动性相悖,也就是说,流动性差的硬件其实并不适合拿来做共享。
有网友一针见血的指出:就像当年功能机时代人人都会带一块备用电池,但是智能手机不可拆卸电池成型后,整个行业就被消灭了,可能在未来1~2年就会有新的电池技术的推广,甚至无线充电技术彻底成熟,未来,充电宝可能也将被消灭。
因此,未来充电宝厂商可能连生存都有问题。
充电宝盈利点也一直为人所诟病。
1、投币,充电,安插app软件
2、未带硬币的情况下,试充5min,以安装app为前提,可继续充电
3、售卖数据线
第一种:这属于强制安插app的行为,会让人产生反感。还有,硬币也是稀罕物。
第二种:试充很好,但安装app也算是强制安插行为。
第三种:还要数据线?除了非常急的事,大多数都不会购买。
硬币都会有两个面,如果公众对共享充电宝有了依赖,那它也是有市场前景的。不过问题来了,如此低频的使用场景,如何激发公众依赖性?
笔者认为,在共享充电宝启动之初,资本的商业布局应该就想到这一点。消费行为决定市场,反过来,也成立。试想,全世界只说中国话情况下,中华文化定是一家独大至无限而归零。同样,如果未来存在这样一种情形,全民都在使用共享充电宝,想必那时懒惰心理已经深入骨髓,成为一种国民惰性,那共享充电宝真是躺着都在赚钱。这才是共享背后的boss思维,以共享的名义,打印生意的标记,惰化消费市场。
这大概也对应了曾有人提出的一个观点:赚想赚钱的人的钱最容易。
投资人想赚钱,创业者想赚钱,就像共享单车大战一样,能不能赚钱先不说,对于“穷疯了”的资本来说,当前更重要的是抢投,分市场。
在共享单车领域,通过不断烧钱在各城市投放单车,想赚钱的投资人与创业者现在赚到钱了吗?不好说。
但至少自行车生产厂商是赚到钱了,当前许多自行车厂接单接到手软,加班加点大量生产单车,将原本死气沉沉的自行车厂给盘活了。
从当前来看,共享充电宝的市场争夺大战打响,大量充电宝的订单需求可能会被发到充电宝生产厂商,因此,这一波想赚钱的投资人的钱应该就被充电宝厂商给赚了。小编建议想小赚一笔的,现在可以入局了。
接下来几个月,绝对明确的事只有一件——不少充电宝厂商又得加班加点生产了。
当前几乎所有的共享经济模式都进入到这样一个怪圈:不需要有技术含量、盯着成本低、没有技术门槛、有现成的商业模式又有一定需求存在的单品硬件,方便快速铺货、迅速用资本推大规模。
烧昏了头的资本们,也许根本没想过,这种中国特色的伪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到最后的结果,就是通过将各领域的低端硬件不断的向各大城市铺量,制造大量闲置而又低端的电子垃圾与硬件垃圾。
我们看到,当前北上广深各种单车堆积像坟场、密密麻麻过量供给看起来像是一个个巨大蜂巢,挤占公园、人行道、公共用地的资源与空间,即荒谬又真实,而且投车之旅还并非结束,它们可能将是后来共享创业项目的先烈。
各种各种打着共享经济的名义的创业项目在资本的助力下,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与环境的污染以及公共资源的挤占或破坏。
现在我问你,若不计时间成本,资金不断,会有全民“共享充电宝”的一天,你信吗?
反正我不信。
共享是好的,但仅从充电宝利弊来看,我们应当明确一点——市场痛点产生了商机,但痛点却不是合适的切入点。而且本就没有真正共享,善变是市场的本性,背叛是常态,自私是共享的对立面,加上市场又单薄,融资也是一时脑热的行为,不看好也是正常。
当前的许多投资者将大量资本撒入这种低端而又无聊的商业烧钱加圈钱模式之中,却并没有鼓励到那些追求更有技术含量以及有更具智慧的价值创造的创业者,那么社会责任方面的问题也同样值得去拷问。
曾有人说,中国的投资者“勤劳善良好赌”。虽然说小赌怡情,但希望在若干年以后,创业者与投资者再回过头来看今天的疯狂,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笑话,而更多的是反思。